更多新闻

云南的冬阿姨和她的小卖铺

20190222 【格莱珉故事】道路千万条,每周开会第一条1.jpg

格莱珉中国的“五人互助小组”



作者/杨丽萍


如若你有一天走进一户农家,即便是下午,光线似乎也被日复一日的困苦牢牢束缚在外,不仅整个房间是阴暗的,连终日生烟的火炉也不似别家充满生机。围炉而坐的妇女,和你说话的时候永远不抬头正视你的眼睛。头上的碎发有的终于挣脱那绿的带渍帽檐,毫无生机的夹着汗水贴在农妇布满皱纹的脸上。农妇一边答非所问的向你述说着她这辈子的艰辛,一边不停的揉搓着自己的手指,若你仔细一看,那是一双怎样饱经沧桑的双手,十个指头的指甲中都布满泥土,甚至指甲无一完好,她习惯性的一边说话一边两个拇指还不停的相互揉搓着。即便你没有心理学的背景,看到那又卷曲又参差不齐的指甲,都能感受到这个妇女长期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之中。


这并不是因为写作而杜撰的女主角,而是格莱珉扶贫贷款项目在社区走访时真实的所见所闻。而也正是这一次走访,让我们和这位阿姨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人的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甚至我们这些亲历者,看着今天的她都有想落泪的冲动。而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且听我们缓缓道来。


这正是此次故事的主人公冬阿姨,看到上面的描述,大家也能想象得到这个中年妇女这大半辈子似乎过的不太容易,通过不间断的走访得知:阿姨年幼时便父母双亡,作为家中的长姐,辛辛苦苦的拉扯大自己的几个弟弟并看着他们成家立业。成年后结婚却所托非人,丈夫三两杯酒下肚就开始揉搓打骂,半辈子战战兢兢的也走过来了,丈夫却因为饮酒过量去世。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拉扯着尚未成年的闺女,日子过的不是一般的艰难。所幸的是女儿选丈夫的眼光倒是胜过母亲许多,新女婿加入这个家庭是这个家庭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


话又转回我们和这个阿姨之间的故事,进村宣传格莱珉项目的时候走访到阿姨家,就发生了上诉的一连串事宜。年轻的中心经理满怀热忱,看到阿姨缺乏关注和激励,想着即便她不参加项目,我们也应该多去她家走走,听她说说话,做好社区工作要先从和社区内的百姓成为朋友开始。


后来,外出务工的女婿回家听闻贷款的项目,主动了解,觉得虽然是个好项目,但是一方面也没见谁真的贷到,对贷款真伪性有疑惑,再则是和所有的人一样,对于每周还款感觉到很大的压力。至于阿姨,她是不相信银行会贷款给她们这样的贫困家庭的,她家有到当地银行贷款被拒的经历,被拒的说法很是伤人,大约是先看清自己的样子是否是能够获得贷款的人。当然,这些事情的真伪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无有效抵押物,无担保人确实是制约贫困农户贷款的拦路虎。阿姨在女婿的劝说下,也逐渐有了一些想要贷款做一个事情的想法,但是困难比想法多,想法比星星多。一会儿要贷款两万做生意,一会要贷款一万养牛,一会儿又不敢贷,因为肯定还不起,一会儿又不相信我们真的会贷款给她。如此反反复复,小组培训的时候她也是如此:今天头疼不去,明天又不想参加了,小组也是断断续续培训好多次。


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家进行了异地搬迁,在公路边盖了一栋小房子,她也终于下定决心要贷款一万,用来开一个小卖铺。众所周知,在银行办理贷款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拿到贷款之前,阿姨每天都问是不是不给她贷款了,是不是反悔了。后来终于拿到了贷款,阿姨也在女儿女婿的支持下开了一个只有两个货架的小卖店。真的不能小看任何一个想要改变生活的人,阿姨的韧性和聪明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小卖店刚开始无人知晓,她就背着自己的货物去到处兜售,下课的学生如果到她那儿买东西,她总要送一些小玩意给她们,久而久之,村里的人也开始到她那儿买东西,学生就不用说了,放学后就直奔她那儿。一年多的时间她的货架慢慢的从两个变成如今的七个。


现在回想起来,有时候真的要表扬我们这些年轻、富有干劲和热情的中心经理,从一个静静的倾听者,变成一个一路同行的陪伴者。陪着阿姨也陪着她的小卖店一起成长。小卖店开张之初,为了给阿姨信心,每次中心经理在去开中心会议之前都要收集办公室的采购需求,开完中心会议再从阿姨那里买好东西回来。


我现在并非是那个片区的中心经理,但前期参与了这个小组组建和培训的工作。今天因为拍摄的需要,再次走到阿姨家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想落泪的冲动。这个阿姨已经完全不是我当初见到的那个人了,能抬着头,看着我们笑,热情的非要往我手里塞一瓶饮料,迫不及待的述说着她们家的变化:房子现在盖起来了,虽然没有装修好,但是打扫的干干净净,上一次贷款的一万元已经还完了,这次申请了两万元的贷款,用这些贷款不仅扩大了小卖店的生意,而且养了一些鸽子,还支持女儿和女婿在城里盘了一个小铺面。现在即便是欠钱也没有那么担心了,说人的发展也要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的来。说我们的中心会议上要求她们注重家庭卫生,女婿也多次和她说一定要把家里打扫干净,一定要把自己收拾干净,这样的生活才有盼头,后来果真是把自己和家里都收拾的越来越干净。


今天恰逢她去城里卖野菜,兴奋的和我们说着她的计划,说到“我现在的小卖铺太小了,种类少,我每天如果只在这里卖东西是划不着的,一个月也就八九百一千多的收入,我要去地里干活,再去找一些野菜来卖,不仅可以还钱,而且还可以有一些做生活费,一些做客开销,慢慢的生活才会好的,不能只做一件事”。问到她将来的计划,是否会继续贷款扩大生产,阿姨说还完了了肯定还会继续再贷的,等到以后房子再加盖一层,她还要把小卖铺的生意做大,还调皮的问她想借我们还敢贷吗?


说到这,又想起去年阿姨的一个故事,由于国庆放假,需要双周还款,她本来每周还220元变成双周440元,她可能花了20分钟和我的同事聊一些不搭边的事,一会儿问肚子饿不饿,一会儿问这个吃不吃那个喝不喝,一会儿带同事去看她家小狗,就是舍不得拿出钱还,最后还是很不舍的拿钱还了。现在阿姨依然保持着还款的时候要把钱一张一张按照面额大小在桌子上排开数一遍,她也许是在和它们告别,她知道总有一天她会把它们挣回来的。


让我特别震惊的是阿姨的手变了,虽然还是因为劳作而粗糙,但是指甲居然干净了,拉着她的手表扬她的时候她还害羞的笑,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村里对她的评价,说这个阿姨如果手脚有刺,请别人帮忙是一个很为难人的事,因为不仅有味道,而且除了一片漆黑,真的是看不到刺在哪里。然而现在如果她再请人帮忙挑刺的话大家应该就没有那样的顾忌了。


我以为面对镜头,阿姨会扭扭捏捏,会不知所措,会害羞,会拒绝,结果阿姨却能自然的对着镜头和大家分享她的快乐和感激,不仅一次感叹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看到今天的阿姨,由衷的感到欣慰,不是因为我们给她多大的帮助或者是我们怎么去改变她,而是你发现当你去倾听,去陪伴,你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的迸发力居然有这么强悍。不要去轻视每一个为生活苦苦挣扎的人,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观看拍摄于云南项目点的微电影《生日愿望》

看看格莱珉是一种多有“情”的金融




       /   格莱珉 中国  /